电力业MBA人力资源管理
产品价值
无论从历史纵向来看,还是从其他行业国企的横向来比较,电力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普遍地实行了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和干部制度的改革,逐渐地破除了铁饭碗、大锅饭、铁交椅等弊端,开始结束人浮于事、低效率、缺乏活力的状态;
2、普遍树立了平等竞争观念,开始推行“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开始选点试行年薪制,以解决企业内部激励不足的问题,并开始逐步地完善监督机制;
4、逐步树立了人才市场观念,人才库和人才测评逐步得以关注;
5、逐步加强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观念,开始试行一些特殊政策以有效地吸引、任用和留用一流技术人才和一流管理人才;
6、开始改革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逐步树立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新观念,采用一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操作说明
虽然电力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多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与电力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相比,和社会对电力行业的高要求相比,和国际国内管理先进的公司企业相比,其存在的问题是相当明显的。
1、思想观、发展观、业绩观和人才观有待进一步树立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是老课题又是新问题。说它是老课题,因为即使在过去,电力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也不可谓不重视,力度不可谓不大;说它是新问题,因为新的形势给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新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的着重点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当前形势下,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围绕吸引人才、善用人才、培养人才开展工作,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2、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整体水平不高
培养人才,重点是突破单一培养倾向,树立综合培养观念。目前,电力企业职工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表现为培训计划单调、死板,适应性、针对性差,影响了培训的效率和效果,最终造成职工知识更新缓慢。电力企业的职工培训往往走过场,并不注重实效,有的单位的培训甚至出现“报名挺踊跃,培训没人去,考核找代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企业在职工培训后并不去考核职工通过培训能力提高多少,技能改进多少,业绩是否发生了变化,而片面追求完成培训率和合格率造成的。过去,职工的知识一般都是在“师傅带徒弟,徒弟成师傅”的循环中建立起来的,这样的结果制约了职工的创造力。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使职工接受多方面、多层次的经验和知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职工的内在潜质。通过对职工的培训,帮助职工抛弃陈旧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观念。
3、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机制还有待完善
吸引人才,重点是突破人才壁垒,树立开放选人的观念。由于历史原因,电力系统的人才队伍没有很好地融入社会人才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的流动性较差。尽管减员增效己经推行多年,但电力企业的富余人员很难象其他企业那样向社会分流;尽管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但引进人才的审批程序复杂,优秀人才实际上也很难进入。二是人才选拔的民主化程度仍然不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的选拔,一定程度地表现出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情况。三是能上能下的观念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干部,一旦上任,很难“下课”。因此,电力企业要大胆破除行业壁垒,让人才有序流动。对企业需要的紧缺人才,要敢于从社会上招聘;对企业不需要的低素质人员,要尽可能多渠道分流。通过畅通进口"与"出口"渠道,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增强人才队伍的活力。长期以来,电力企业职工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企业前途靠上级,个人前途看企业”的旧观念,缺乏变革的压力和改革的动力,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这显然不能适应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4、企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
每个企业都有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然而电力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却缺乏系统性,出现了培养手段单调、走向单一、层次单薄、供需脱节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人才战略的实施。因此,对电力企业的人才培养,在观念上要把握好四点。一是纵向上的层次性。既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也要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并形成梯次。二是横向上的综合性。群体上,在抓紧培养电力技术人才的同时,着重培养经营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人才;个体上,要变“专业对口”,为“专业适应”。注意培养复合型人才。三是总体上的系统性,即在认真分析准确把握,搞好企业的人才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科学合理地使用人力和资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四是手段上的多样性。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培训渠道,广泛运用先进的培训手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